工信廳企業〔2024〕54號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2024年8月29日
一、總體要求
《指南》主要面向工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地方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吨改稀分荚趲椭I中小企業提高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意識和水平,提升服務機構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診斷咨詢服務的能力,為各地推進中小企業管理診斷工作提供指引。實施中堅持以下原則:
二、提升企業戰略管理能力
(二)明晰市場定位。引導中小企業明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產品能為客戶解決什么痛點難點問題或者能為客戶帶來什么獨特價值?;谛袠I和地理位置、自身優勢等因素,精準定位細分市場和潛在客戶群體,明確主要競爭對手、對標標桿以及自身的優勢差距。
(三)塑造企業文化。引導中小企業建立與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強化創新導向,并加強內部宣貫和外部展現。積極組織知識分享、社會服務、文藝體育、團隊拓展等方面的活動,營造尊重信任、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良好文化氛圍。
三、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能力
(二)完善薪酬制度。引導中小企業建立清晰公平的薪酬制度,明確薪酬政策依據、構成、差異的原因及調整機制,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為管理層、部門和員工設定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責任和預期成果,并建立績效評價機制,為高貢獻、高技能人才制定個性化激勵機制。
(三)完善培訓體系。引導中小企業以提升員工工作熱情和工作技能為導向制定培訓計劃,使所有員工都有機會參與相關培訓。培訓方式靈活,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機制,根據反饋意見調整優化培訓計劃。
(四)增強員工福利。引導中小企業依法為員工提供“五險一金”。統籌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和員工福利需求,逐步提供補充性保險和健康體檢、節日福利、重大事件補助等員工福利,以及適度的文體設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四、提升創新管理能力
(二)加強產品創新。引導中小企業建立標準化的產品開發流程,制定需求分析、設計、原型制作、測試和反饋收集等全流程操作手冊。積極利用外部資源提高創新效率,尋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機會,探索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在技術和產品創新上合作,形成協同創新關系。
(三)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技術創新發展路線圖,建立迭代式創新機制。運用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手段,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加強知識產權資產管理,能夠科學核算知識產權資產。增強全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四)鼓勵客戶參與。引導中小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研發方向。構建需求預測模型,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引入客戶參與,充分了解客戶需求,使產品緊跟市場前沿。采用敏捷開發等方法,根據市場變化對技術和產品迅速迭代優化,縮短開發周期,加快新產品上市。
五、提升生產管理能力
(二)推進生產智能化。引導中小企業推進生產計劃排查與排程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調度,采用數控裝備和自動化生產線監控關鍵工序,生產實現全過程實時自動化監控,關鍵環節實現在線視頻監控,辦公及生產關鍵崗位實現網絡覆蓋,生產作業與現場物流實現協同管理。
(三)強化質量管理。引導中小企業對照《制造業質量管理能力評估規范》開展自我評價,針對短板弱項持續優化改進。制定年度質量目標,建立質量績效指標體系,定期開展測量、分析和評價,識別問題并持續改進。明確質量管理崗位及職責,專人負責品質檢驗與保證活動,通過數字化檢測、質量精準追溯、質量協同等數字化手段提高質量控制能力。鼓勵企業持有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四)注重綠色生產。引導中小企業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產品銷售、使用和報廢處理等全過程。立足于節能降耗,引進節能設備和環保材料,采用綠色生產工藝,減少資源消耗。若有污染物排放或廢棄物處理等,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五)加強應急管理。引導中小企業建立應急管理體系,創建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作業環境的標準化體系,實行全員安全生產培訓制度和安全隱患排查制度,預防事故發生。建立突發事件處理預案,明確響應流程、責任人、溝通機制、資源需求和責任處置機制,并不斷改進。
六、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
(二)加強庫存和物流管理。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出入庫管理制度,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采購、生產和銷售物流的自動入庫、盤庫、出庫管理。建立倉儲與配送聯動模型,優化配送流程和時序,按照訂單及時定量配送,提高貨物周轉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和貨損率。
七、提升營銷管理能力
(二)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引導中小企業以穩定并擴大客戶群為導向,建立覆蓋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的客戶關系管理制度,提供規范優質的客戶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建立有效的客戶反饋系統,針對客戶意見優化產品。提高服務團隊響應速度,形成問題受理和滿意度反饋的閉環機制。
(三)加強營銷渠道管理。引導中小企業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為導向,建立多樣化的銷售渠道,建立合作伙伴動態管理制度。積極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社交媒體平臺、展覽展會等有效觸達潛在客戶群體,多渠道展示企業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典型應用案例,增強品牌專業形象。
八、提升財務管理能力
(二)加強成本和預算管理。引導中小企業建立全流程成本管理制度,深入分析成本結構、變動規律和影響因素,優化成本控制。通過業財應用平臺等數字化系統,支撐成本管理、項目預算等科學決策。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定期分析報告預算執行情況。
(三)加強內控內審。引導中小企業建立財務內控管理體系,包括授權審批制度、會計系統控制、財產安全控制、業務程序控制等。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人員和制度,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外部審計制度。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定期對資產管理比率指標進行評估和考核。
(四)加強融資管理。引導中小企業根據企業發展需求、財務狀況、融資環境等,進行融資籌劃。綜合考慮融資規模、期限、成本等因素及企業融資結構、融資能力、融資風險等,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加強融資管理,明確還款計劃,分析潛在風險,保障償債能力。
九、提升決策管理能力
(二)推進數字化應用。引導中小企業以降本增效提質為導向,推動主要業務環節數字化,提升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根據企業實際,優先選擇“小快輕準”(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解決方案,注重系統集成,確保數據自由流動,有效支撐業務流程自動化和工作協同。
(三)加強決策支持。引導中小企業培養數據驅動的決策文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構建智能化的預測、預警和決策模型,支持科學決策。制定詳細的數據安全策略和數據備份機制,保障業務穩定運行。
十、提升公共形象管理能力
(二)注重社會聲譽和責任。引導中小企業堅持依法合規、誠信經營,聚焦主業、精耕細作,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改善客戶體驗,增強品牌的可信度和美譽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和實施社會服務項目,如慈善捐助、公益活動、教育支持、改善公共設施等,回饋社區和社會。
十一、加強組織保障
(二)強化服務支撐。要結合年度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作用,圍繞推廣應用《指南》開展普遍性管理提升服務。要加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把《指南》納入培訓內容。
(三)強化統籌協調。要積極發揮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作用和管理咨詢專業服務機構優勢,基于《指南》研究提煉標準化、產品化、模塊化、快速化的診斷咨詢服務。工作推進過程中,要尊重企業意愿,不得強制推廣或謀取不正當利益。要積極總結和宣傳推廣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典型案例,引導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提升管理水平。
電話:0763-3870396
郵箱:qysme@aliyun.com
地址:清遠市新城二號區13號商業大廈六樓